b2科目四模拟试题多少题 驾考考爆了怎么补救

咖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咖啡学院/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咖啡学院 > 【专栏•史鉴】咖啡世界史

【专栏•史鉴】咖啡世界史

咖啡
  一位法国哲人曾说,咖啡的出现,给欧洲人带来了最伟大的文明,其意义仅次于火的使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咖啡史,已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文化史和社会史。而在国际贸易中,咖啡的销售金额仅仅次于石油,是名副其实的“黑金”。

  咖啡的发现有很多传说,最著名的是“牧羊人的故事”。大约在距今1400年前,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有一个牧羊人,他发现羊群吃了一种野生灌木的果实后,会变得异常兴奋。这个牧羊人一品尝,这些红色果子极为甘美香甜,而且吃过之后感觉浑身轻松,精神格外兴奋。这事传开后,人们采摘这种果实用来做提神药,这就是最早的咖啡豆。慢慢地,人们从嚼咖啡豆发展到用水煮咖啡喝。喝咖啡的风气就这样从埃塞俄比亚跨越红海,传到阿拉伯,很快就成为伊斯兰教国家的主流饮料。

  根据伊斯兰教义,教徒被严格禁止饮酒。刚开始,宗教界的传统精英认为咖啡与酒类似,都会刺激神经,因此禁止人们饮用咖啡,但开明的埃及、苏丹网开一面,这使得咖啡迅速流行起来,并逐步蔓延到阿拉伯和土耳其。咖啡这个词,就这样起源于阿拉伯语Qahwa,意为“植物饮料”。

  像大多数上瘾品一样,咖啡出现之后,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奢侈品。在阿拉伯半岛上有这样一个神话,说曾经有一群大鸟,口衔成熟的咖啡果实飞越红海,并把它们掉落在也门,咖啡从此在也门生长起来。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也门都是世界上唯一的咖啡出产地。也门的摩卡港因为咖啡在这里被装船外运而闻名,摩卡几乎成为咖啡的代名词。为了保护对咖啡的垄断,咖啡树苗受到严密保护,被严禁出境。

  历史学家发现,也门早在公元575年就开始种植咖啡,咖啡长期被当作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的保健品,直到15世纪前后,咖啡才作为一种大众饮料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而且仅限于伊斯兰世界。1475年,麦加有了世界第一家咖啡馆。此后在大马士革、阿勒颇也相继出现了咖啡馆。到 16世纪末,仅伊斯坦布尔就有大大小小的咖啡馆600多家。咖啡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有法律规定:如果妻子没有给丈夫煮咖啡,丈夫就有权跟妻子提出离婚。当时的诗句里说,咖啡是我们的黄金,在任何用咖啡招待客人的地方,我们都会交到最高贵的、最宽容的朋友。

  在15世纪之前,咖啡基本上是属于阿拉伯世界的独有商品。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咖啡通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传入欧洲。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很快就风靡欧陆,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为之疯狂。物以稀为贵,本来就昂贵的咖啡更加奢侈,因此被称为“黑色黄金”。

  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全球被纳入一个统一的贸易体系,各种奢侈品和上瘾品成为最早的世界商品。咖啡就是其中最为显赫的代表,借助帆船,咖啡迎来了它的全球化时代,从生产到消费,咖啡所引发的不仅是一场商业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

  咖啡的兴起

  16世纪到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刚刚诞生的荷兰共和国依靠无可匹敌的海上战争力量和运输能力,成为横行全球的世界强国。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在抢夺世界贸易的同时,也不断将新的征服地变成荷兰的殖民地。昂贵的咖啡无疑是最为诱人的商品,刚开始,荷兰人费尽周折,也只能从也门官府那里买到少量咖啡。咖啡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他们便像复制中国瓷器一样,也想能自己生产咖啡,从而打破也门的垄断。

  经过周密的策划,荷兰人终于将咖啡苗和种子偷运出摩卡,这些咖啡树苗和种子在荷兰的温室中生根、结果,获得成功,咖啡这种稀有物种从此开始了走向全球的步伐。随着殖民势力的扩张,咖啡被荷兰殖民者扩散到印度洋沿岸的马拉巴和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雅加达)。18世纪20年代,荷兰人又将咖啡带到美洲。从巴西、哥伦比亚、法属圭亚那到牙买加、夏威夷,咖啡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作物。对咖啡种植来说,巴西的气候得天独厚,因此咖啡在南美洲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张。随着产量的大幅增长,咖啡的价格也直线下降,咖啡从少数贵族的奢侈品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仅仅几代人的时间,咖啡就从阿拉伯文化的标志变成西方文化的标志。与阿拉伯相比,咖啡在欧洲获得更大的成功。

  实际上,咖啡进入欧洲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570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人撤走时,遗落了一口袋咖啡豆。一个波兰人就用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欧洲第一家咖啡店。此后不久,意大利也刮起咖啡之风,不过当时人们称之为“伊斯兰酒”。与阿拉伯人初次邂逅咖啡时相仿,保守的天主教教士们认为咖啡是“魔鬼的饮料”,建议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这种来自异教徒的饮料。但教皇并没有同意,他品尝后认为味道不错,并欣然为咖啡举行了隆重的洗礼。从此以后,咖啡在欧洲就正式登堂入室。随着荷兰咖啡大量流向市场,咖啡实现了彻底的欧洲化。

  1645年,威尼斯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数年之后,英国也陆续出现了“雅各布咖啡馆”和“罗杰咖啡馆”,短短数年间,咖啡店和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1663年,仅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就达到82家,到18世纪初,更是暴增至3000多家,随便一家咖啡馆,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在此流连忘返。

  17世纪到18世纪的英国,恰逢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城市化浪潮不可阻挡,咖啡的出现恰逢其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很快就成为城市文化的典型象征,“咖啡馆是公民的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的约翰•霍顿宣称,咖啡馆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咖啡馆给各色人等提供社交场合,富人和穷人、有学问的和没有学问的人,都在这里会面;它促进了艺术、商业和其他各种知识的发展”,“咖啡馆与大学一起,共同促进了有益知识的增进”。

  伦敦著名的“罗杰咖啡馆”毗邻商业中心和证券交易所,因此常常成为很多商人聚集休闲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在交易所内无法取得的情报,咖啡馆犹如非正式的交易所。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今天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就起源于一家名为约翰逊的咖啡馆,而世界最大的保险商——伦敦罗依德公司同样从咖啡馆起家。

  作为一种新事物,咖啡馆的出现催生了一种基于聊天、讨论、聚会和娱乐的社交新风尚。不仅是银行债券、股票交易、商业信息、新闻传媒等行业依赖于此,其他如作家、演员、剧作家、诗人、哲学家、文艺批评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也都趋之若鹜。从草根到精英,英雄不问出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这与现代互联网颇有几分相似。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说这话的巴尔扎克一生喝了5万杯咖啡,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咖啡就不能工作。他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咖啡像引擎开动一样推动了我持续不断地进行写作。”巴尔扎克英年早逝,死于心脏病,这与他大量饮用咖啡有很大关系,因为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人把咖啡因称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毒品”。

  咖啡的革命

  实际上,咖啡和咖啡馆不仅影响文化艺术,也催生了现代革命和民主思潮。咖啡馆不仅孕育了法国大革命,英国的民主思想也同样是从咖啡馆起源的。

  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一直认为咖啡馆是“叛乱的温床”,1675年,他不顾社会各界的反对,下令关闭英国所有的咖啡馆。但面对大众的反抗,这一禁令根本得不到顺利执行,最后只好不了了之。1679年,当控制新闻媒体的许可证体制结束之后,各种报刊、小册子铺天盖地地涌入咖啡馆。进入18世纪后,尽管英国政府当局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仍会时不时地去监视咖啡馆的社交言论和活动,但咖啡馆已经成为英国社会最不可撼动的公共文化。虽然咖啡在英国兴起的时间要早于中国茶叶,但最终茶打败了咖啡,成为英国人的新宠。只不过英国人喝茶跟喝咖啡很相似,都是煮好后加上糖和牛奶等,完全不同于中国人喝茶和阿拉伯人喝咖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咖啡的全球化传播完全是西方殖民主义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结果。如果说殖民主义只是促进了咖啡的跨区域传播,那么咖啡和咖啡馆所承载的现代性则使其跨越文化的藩篱,使咖啡远远超越了一种饮料的意义,而成为一种现代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喝什么”不仅是一种饮食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和身份认同。

  美国的独立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将喝咖啡视为有别于喝茶的英国人的身份标志。实际上,在美国独立前后,英国本土的咖啡馆正受到政府的强力打压,而新兴的美国则非常宽容和自由,纽约的布拉德福咖啡馆常常高朋满座,甚至连总统和国会议员也是这里的常客。就这样,咖啡很快就成为美国人首选饮品。对现代美国人来说,与其说石油是他们的生命线,不如说是咖啡。美国人消费了全世界1/3的咖啡,大多数的美国人每天都离不开咖啡。“星巴克咖啡”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作为“美国人的润滑剂”,咖啡“润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在不同种族和文化构成的陌生人城市中,一杯热心的咖啡所代表的信任几乎无可替代。

  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说,咖啡微妙而清晰地暴露了现代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作为一种原始的热带植物,几乎所有咖啡都来源于经济上贫穷落后、政治上腐败专制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咖啡最后都被发达的西方国家消费。咖啡生产国和咖啡消费国之间巨额的咖啡贸易没有减小和消除这种不平等,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深这种沟壑。咖啡种植者的贫穷与咖啡消费者的富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足以证明星巴克将咖啡定义为“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是多么充满讽刺意味,因为“奢侈品”从来都是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1954年,因为国际市场咖啡豆的价格大跌,咖啡生产大国巴西陷入经济危机,而作为咖啡消费大国的美国不仅见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之下,巴西总统瓦加斯吞枪自尽。他在遗书中写道:“数十年来,国际财团不停地蹂躏我国,试图阻止我为国家创造财富并干涉我国自主权,我们一旦为居高不下的咖啡豆价作辩护,就会遭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屈服。有鉴于此,今天我除了鲜血外,没有任何东西献给祖国。”(作者:杜君立)

标签: 咖啡 世界史
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