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多角报道/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多角报道 > 创业咖啡,风味如何更佳?

创业咖啡,风味如何更佳?

  去年火热异常的创业咖啡热,到今年下半年,冷了。

  这不,去年在长沙河西大学城开业的库可咖啡,一开业就迎来了1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然而半年多时间下来,不但常驻团队数变成了0,连用来展示创业者成就的2楼,也转型成了书吧。类似这样的创业咖啡、众创空间转型甚至倒闭的例子还有许多。

  为何会如此?是因为作为“副业”的创业现在不热,还是作为“主业”的咖啡太冷、味道不好,导致顾客不来?都不是。只是在以创业咖啡为代表的各色众创空间,在自身也在创业的过程中,还在用上个世纪的思维孵化着创业这份有前途的事业。

  腾讯研究院曾发布过《2015-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里面给创业服务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优惠政策,活跃于改革开放头20年;第二阶段是市场服务聚合,说白了就是帮你拉风投,这是新世纪头10年的玩法;第三阶段是产业要素协同,即通过各种众创空间聚合产业链上各种要素,形成资源共享,帮助创业者快速完成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变;至于第四个阶段,那是腾讯给自家的众创空间拉生意、做广告,硬套上去的,不提也罢。

  再来对比一下咱们眼中常见的创业咖啡和众创空间们吧。你会发现,萦绕在他们头顶的,大多是各种优惠政策的利好刺激,也就是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招商引资路数上。一线及沿海城市的这类平台呢,则因为和风投挨得近、说得上话,多少还能拉点风投过来瞧下项目。可到了二三线城市,哪怕是长沙,也就难乎其难了……

  咋办?思维上的转变肯定是必要的。别再总是一块钱桌子租赁费、一杯咖啡享受创业辅导之类的简单优惠。要么就安心安意地好好做一个咖啡馆、一个写字楼的行当,要么就广泛发动自己能找到的资源,去和创业所能辐射到的行业谈合作,带着自己要孵化的项目一起找上门、去“创业”,而不是简单地把创业者优惠地请进来,等到失败了再请出去那般。

  更好的创业咖啡,自己也还是要有创业的垂直切入点,专心做互联网也行,醉心于VR或AR之类的“黑科技”也罢,把相关的创业者吸引进来,而不是大而全、小而全,创业的都进来。这样,或许在创业者内部就能够形成简单的产业链协同,也更能把相关的企业、平台的目光引来,给钱、给指导甚至给技术……

  如此说来,资源不够丰富的二三线城市创业咖啡,最好聚焦一个点,一个特别小、特别垂直的产业接缝处,结合本地的优势,做单点突破,这咖啡的风味才有可能更佳。(张书乐)


标签: 风味 咖啡
底部广告